光明日报记者 王 瑟
不久前的一个休息日,记者驱车近200公里,来到新疆球王会(集团)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医学院病理科的办公室,看望仍在岗位工作的胡文浩。
红色的毛衣,花白的头发,慈祥的笑容,让人不敢相信,眼前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,今年已经78岁了。
胡文浩与年轻医生交谈。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/光明图片
“我1961年从上海考到石河子医学院(球王会(集团)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医学院的前身)。1966年我们完整上完了医学本科的课程,就遇到了‘文革’。等1972年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时,面临了一个很艰难的选择:或者去小儿科当医生,天天与病人打交道,可能会成为一名有知名度的医生;或者静静地坐在显微镜前做一名病理科的医生,不与病人见面,做一辈子社会上也不知道你做什么工作的医生。思来想去,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做一名病理科医生。因为当时我们的病理科刚刚起步,基础很薄弱,需要有人来做这项工作。”
胡文浩回忆着往昔,但记者感受到的则是一位老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责任。
刚刚组建的病理科只有胡文浩和另外一名医生,却承担着全院病理检验工作,加上还要给学生上课,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很多年。
“病理工作很枯燥,也很艰难,需要记住的知识特别多。那时只要有时间,我就坐在显微镜前,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病理切片,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与经验。”胡文浩说起当年,笑容满面。可当记者凑近显微镜,认真地看了一阵病理切片后,却一头雾水。
胡文浩对记者解释:“看多了,你就能看出区别了。每个人的病理切片都是不同的,特别是患了疾病的病人,他们的病理切片把所患疾病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,这对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,准确治疗疾病特别有针对性。”
正说着,有医生来告诉胡文浩,到吃午饭的时间了。记者趁这个时间,在病理科四处走走看看。待记者来到诊断室门口时,竟然发现胡文浩已再次穿上白大褂,端坐在显微镜前,又认真地看起了病理切片。
看到胡文浩认真工作的样子,记者不忍打扰,只静静地站在一旁。胡文浩看一会儿,就与身边的年轻医生于毅交谈几句。有时是问问题,有时是让他再看看哪个细胞。
“于毅是2018级的硕士研究生,他们的外检都是我带的。边看病理切片边与他交流,就是通过实践,让他们记住球王会(集团)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的知识。我们病理学好就好在不与病人直接接触,遇到不会不懂的问题可以翻书。”胡文浩说。
“您不是要吃饭吗?这点时间也不放过看病理切片呀?”“这是昨天送来的病理切片,他们看了几遍都没有把握,刚告诉我这事,我就利用这个时间,算是相机行事吧,帮他们看看,确诊一下,好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治疗。”
胡文浩在诊断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“这个签名可不易,我们要对病人负责,要对历史负责啊。自1972年开始做这个工作,每次签名我都觉得责任很重,一定要对得起这个签名。”胡文浩说。
放弃回上海的机会,一辈子扎根在新疆。而她的工作岗位就是一台显微镜,一坐就是近50年。如今,已经退休多年的胡文浩,每星期有3天在病理科工作。王海俊医生说:“如今胡老师在我们业界名气很大,许多外地医院都请胡老师帮着看病理切片,以确诊疾病。有时胡老师在显微镜前一坐就是大半天,甚至一天,一点也看不出她已经是快80岁的老人了。”
球王会(集团)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医学院病理系主任庞丽娟说:“胡老师传帮带的作用很大,我们都是她一个个带出来的。她现在仍然是我们的主心骨。她教会我们认真、严谨、无私、奉献的精神。”
坐在一旁的胡文浩听到这里,不好意思地笑了。她说:“我没有作什么贡献,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。让我欣慰的是,我培养了许多学生,他们现在在各地病理学的岗位上工作着。”
《光明日报》( 2020年08月08日 01版)